案例解析:m6A-YTH组件调控拟南芥叶片发育时间和形态发生 | m6A专题
编者按
注意啦注意啦~m6A又发新文章啦~
在4月的《Plant Cell》上刊登了三篇关于植物m6A reader的文章,值得注意的是,三个不同研究课题的研究切入点都是拟南芥YTH结构域蛋白ECT对毛状体发育的影响,可见m6A近期的研究热度持续上涨。
简要看看这三篇文章的研究主题:
1.m6A-YTH组件调控拟南芥叶片发育时间和形态发生
2.m6A reader-ECT2通过影响拟南芥中mRNA稳定性来控制毛状体形态
3.YTH结构域蛋白ECT2是拟南芥正常毛状体分枝所需的m6A resder
今天分享的第一篇文章为“m6A-YTH组件调控拟南芥叶片发育时间和形态发生”,探讨了拟南芥YTH结构域蛋白(ECT2/3)在参与调控叶片发生时间和叶片形态发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;并且文章探索了干旱胁迫与ECT之间的作用关系,对研究m6A与非生物胁迫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
论文标题:An m6A-YTH Module Controls Developmental Timing and Morphogenesis in Arabidopsis
发表期刊:Plant cell
影响因子:8.688
刊登日期:2018.4.11
研究机构:哥本哈根大学
N6-methyladenosine(m6A)是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调控的一种重要机制,RNA序列上m6A位点为效应蛋白(readers)提供了结合位点从而影响mRNA前提剪切、mRNA降解和翻译效率。YT521-B同系(YT521-B homollogy,YTH)结构域蛋白是动物中一类重要的m6A 效应蛋白。而在植物中具有比其他真核生物更多的YTH结构域蛋白,但是他们的生物学功能还是未知的。哥本哈根大学的研究团队研究表明拟南芥细胞质YTH结构域蛋白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C-TERMINAL REGION2/3 (ECT2/3)在参与调控叶片发生时间和叶片形态发生方面起到重要作用。这些功能依赖于ECT2和ECT3与m6A位点的结合,表明于ECT2和ECT3行使了m6A readers的功能。在ECT2和ECT3同时被插入突变以后,继续插入突变ECT2的同系物ECT4,可以进一步延迟叶片发生迟缓和加重叶片形态发生异常。荧光显微观察表明ECT2-4在在幼苗茎尖和新生叶的分叉点表达。同时ECT2和ECT3也在毛状体发育早期高表达,同时依赖与m6A位点的结合调控毛状体形态发生。
图1
作者对拟南芥中已经报道的13个YTH结构包含蛋白做了进化树分析,如图1所示,13个拟南芥YTH结构包含蛋白分为两个分支:11个属于YTHDF分支(ECT1-11),两个属于YTHDC分支。
图2
通过分析已发表的拟南芥表达谱数据,发现ECT2和ECT3在不同类型样本和处理中普遍高表达,作者决定围绕这两个基因开展深入研究。
图3
作者为了研究ECT2和ECT3的功能,采用DNA插入突变的方式构建3个ECT2(ect2-1、ect2-2、ect2-3)突变体和2个ECT3(ect3-1、ect3-2)突变体。qPCR和RNA blot表明3个ECT2突变体和2个ECT3突变体均无法转录出可检测水平的mRNA和蛋白。
图4
作者对获得的ECT2和ECT3单突变植株表型分析发现,和野生型相比,ECT2和ECT3单突变不会影响转化株的叶片表型。
图5
但是当ECT2和ECT3同时被突变后,和野生型比双突植株第一片真叶形成时间明显滞后(图4、图5 I左),通过统计萌发后7-8天叶片大小,显示双突植株叶片全部为小叶片,而单突和野生型植株叶片主要为大叶片(图5 J)。
通过转基因表达ECT2和ECT3后,双突植株的表型可以恢复(图5 I右、图5J),表明ECT2和ECT3参与了拟南芥叶片生成时间的调控。
通过表达ECT2-mCherry和ECT3-Venus蛋白后荧光显微观察,发现ECT2和ECT3主要在牙尖表达(图5K、L)。
因为ECT4和ECT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72%,而且有文献报道ECT4启动子:GUS融合可以激活叶片生成,作者构建了3个ECT4插入突变,其中ect4-2是无效等位基因(图5 M、N)。ect4-2单突变以及ect2-1/ect4-2、 ect3-2/ect4-2双突变均表现正常表型(图4),但是ect2-1/ect3-1/ect4-2三突变植株表现出叶片发生延迟的现象,且延迟程度比ect2/ect3双突变植株更严重(图4、图5 I)。在ect2-1/ect3-1/ect4-2三突变基础上转基因表达ECT4可以使转化植株表型恢复到ect2/ect3双突变植株的表型,表明ECT2、ECT3和ECT4在叶片发生时间调控上起作用。
图6
敲除实验已经证明了ECT2/3/4影响叶片发生时间,但是此影响是否依赖于和甲基化的mRNA结合仍然未知。为了回答这个关键问题,作者首先进行了多个YTH结构域的序列保守型分析,发现与RNA和m6A结合的20个氨基酸中,拟南芥ECT2/3/4序列上具有其中的16个氨基酸以及1个保守氨基酸,其中形成与m6A位点结合的芳香笼(aromatic cage)必需的色氨酸也包含在内(图6 A),通过分析高级结构,发现ETC2和ECT3结构高度保守,它们的空间结构与甲基腺苷配体也不会冲突。表明ETC2-4具有m6A识别能力。
图7
作者进一步作了功能验证,发现ECT2/ECT3/ECT4三敲后补偿表达ECT2W464 和ECT3W283(ECT2W464 和ECT3W283 无m6A结合能力),没有转化株的表型恢复,与之相比,补偿表达ECT2和ECT3的植株中,70%转化株表型恢复(图7 C、D)。
WB和荧光显微观察表明突变型和野生型ECT2/3在表达量和表达部位没有差别,排除蛋白不稳定等可能原因的干扰(图7E、F),表明ETC2-4通过识别靶m6A位点行使功能。
图8
通过对叶片形态发生分析发现,和影响叶片生成时间一致,ECT2/ ECT3 /ECT4单敲以及ECT2/ ECT4双敲、ECT3 /ECT4双敲不会影响叶片形态发生,但ECT2/ ECT3双敲会影响叶片形态发生,导致叶片呈三角形,叶片底部出现锯齿。恢复表达ECT2和ECT3可以使得表型恢复。在ECT2/ECT3双敲基础上继续敲除ECT4,会进一步影响叶片形态。ECT2/ECT3/ECT4三敲后补偿表达ECT2W464 和ECT3W283,叶片表型不会恢复,而补偿表达ECT2和ECT3的植株会恢复叶片表型,表明ETC2-4通过识别靶m6A位点调控叶片发生。
图9
有文献报道种子萌发后发育阶段m6A水平下降会导致毛状体分叉增多,作者对ECT2/ECT3双敲植株莲座叶毛状体分支数进行了统计,发现ECT2/ECT3双敲植株莲座叶毛状体分支数量明显增多(图9A、B)。
为了更准确区分不同基因在调控毛状体形态中的贡献,作者收集了野生型植株、ect2/ect3、ect2-1/ect4-2、 ect3-2/ect4-2双敲植株、ect2-1、ect2-3、ect3-1、ect3-2、ect4-2单敲植株、ect2-1/ect3-1/ect4-2三敲植株的毛状体,每种植株采集大约1000个毛状体统计分支数量,发现ECT3单敲对毛状体分支数影响最大,其次是ECT2,而ECT4对毛状体分支数无影响(图9 B)。
荧光显微观察发现ECT2和ECT3主要在新生毛状体早期发育阶段表达,而在成熟毛状体中不表达(图9 C)。
图10
YTH结构域蛋白在核内和核外表达形式的功能会出现差别,为了确定ECT2/ECT3/ECT4的细胞定位,作者观察根中融合荧光蛋白表达分布,发现ECT2/ECT3/ECT4主要在根分生组织表达(使用根为研究材料是因为根中液泡小,无叶绿体干扰),亚细胞定位与细胞质中(N:nucleus; C:cytoplasm)。
图11
显微观察插入到MS琼脂培养基内部的根细胞的荧光时,发现荧光信号(ECT2、ECT3)绝大部分是弥散的(图10),但是有时会观察到异常的荧光信号模式(图11上),即有些根尖细胞偶尔会出现胞质转化灶(cytoplasmic foci)。而对已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根,ECT2定位在转化灶这种现象变得普遍(图11 下)。
图12
为了评估ECT蛋白定位的转化灶是P-bodies,作者共表达了ECT2-mCherry和 GFP-tagged VARICOSE(VARICOSE 是P-body 中脱帽复合体必须的组分),观察发现ECT2板块更大,两种荧光信号间存在重叠,但是ECT2信号大部分还是单独存在,没有和P-bodies共定位(图12 上)。而当培养植物的培养皿盖被移除,10h后再次观察荧光信号,发现本来弥散的ECT2信号被更大更亮的P-bodies信号所覆盖(图12下)
图13
上面提到,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根中P-bodies数量更多,而生长在培养基内部的根P-bodies数量少;移除培养皿盖10h后根内P-bodies数量也会增加,这些现象表明干旱压力可能会诱导P-bodies形成。为了验证这个假说,作者使用30% PEG6000处理ECT2/ECT3/ECT4转基因植株,发现干旱胁迫后,ECT2/ECT4转基因植株P-bodies数量明显增多,而ECT3转基因植株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。表明压力胁迫下,至少ECT2/ECT4可以定位在P-bodies。
图14
通过预测,发现ECT2/ECT3/ECT4和哺乳动物YTHD蛋白一样,它们N端部分包含内在无序蛋白结构(图14 上),内在无序蛋白的重要生物学功能是他们具有水凝胶性质,可以形成聚合体,这类复合体可能就是亚细胞定位到无膜小体(P-body)的基础。为了验证ECT2是否具有这种特性,作者在大肠杆菌表达了全长ECT-His6-MBP融合蛋白,表达的融合蛋白Ni2+亲和色谱纯化后负染、电镜,发现出现了一定大小和形状的复合体(图14 下),这种现象和以前文章报道的一致。
今天的内容分享完啦,大家记得收藏好慢慢学习哦~
好消息!m6A研究手册新鲜出炉啦~
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即可索取电子版手册哦~
相关阅读推荐
m6A甲基化整体研究思路:m6A相关SCI论文发表要求分类汇编
你以为做完m6A测序后就完了?m6A-IP-qPCR了解下!
案例解析:RNA甲基化转移酶METTL14影响肝癌转移 | m6A专题
史上最详细RNA甲基化套路解读 | m6A调节果蝇性别分化和神经功能
Nature:m6A调控miRNA初级体识别加工 | RNA甲基化套路解读
RNA甲基化套路解读三:m6A识别酶HNRNPA2B1介导RNA加工
Nature:YTHDF2介导mRNA降解导致子代斑马鱼发育迟缓
案例解析:拟南芥m6A甲基化酶FIP37调控茎尖分生组织发育 | m6A专题